社会新闻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
发布时间:2016-06-11 来源: 作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工作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源出《诗经》,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是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近日,经中央批准,《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出版发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首先要正确理解“全面”这个核心词。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覆盖的领域要全面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何进行总体布局,是一个重大战略课题。总布局就是总体筹划和总体安排,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组成部分的战略地位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的准确规定,是从总揽和统摄全局的高度就这一事业所作的最重大最根本的战略部署。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有一个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跨越30多年,历经四次丰富和完善。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位一体的构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彼此形成了内在的互动关系。五位一体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方面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五大建设领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仍然有许多急需补齐的短板。这就要求我们正视短板,想方设法补齐短板。只有把各个领域的短板基本补齐,才能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突出短板。

 

    在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主体功能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也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举措,虽然提出了多年,但落实不力。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定位错了,之后的一切都不可能正确。要加快完善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二、覆盖的人口要全面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民共享的小康,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让所有人民都进入小康,一个不少。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他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

 

    要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在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积累了不少问题,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三、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一个地区也不能少。习近平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从区域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而不是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小康社会,少数地区还处在贫困状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从传统的落后农业社会进入了全面进步的现代社会。但是,部分农村、特别西部地区发展仍然滞后。我们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要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要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只有把落后地区的发展搞上去,补齐短板,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要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指出:“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也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必须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习近平指出:“城乡联动,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发展块状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习近平强调:“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区域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呈现出从南到北、由东至西不断拓展的新局面。同时,老少边穷地区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发展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习近平指出:“‘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我们要牢牢抓住全面这个核心要求,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不让一个任何领域滞后,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不让任何一个区域落下,努力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